【财经党校微课堂】第六十二期 | 全面依法治国

作者: 时间:2022-11-06 点击数: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始终贯穿着“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鲜明时代主题,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法治建设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新实践、新成果、新经验进行的系统提炼和理论升华。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19B7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的科学内涵作出阐释,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法治国家,要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1957F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我们党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彰显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充分体现党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表明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CDCD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越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领域立法。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各类突出问题。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执法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21D69

21370

1E2CC

1E81E

213A8

2A2A8

262D6


版权所有@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